导航菜单
总会动态
经验交流
培训专栏
重大课题
办事指南
政策法规
通知公告
会员风采
党建工作
先行先试资讯
关键字:
范 围: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经验交流
经验交流
     
 
创新扶贫,社会组织是“生力军”

时间:2016-4-15    阅读:874

本报记者  程 楠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区域发展差异大、农村人口数量多,且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发展中大国来说,扶贫工作只争朝夕,从未松懈。

在以“扶贫济困、大爱中国”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慈展会上,民政部部长李立国也曾强调,紧紧围绕扶贫济困、改善民生开展慈善活动,是党和国家对慈善事业的殷切期望,也是慈善界共同努力的任务。而在扶贫事业中,社会组织更是大有可为。

围绕社会组织如何协助、配合政府部门做好扶贫工作,记者在两会上采访了相关的代表委员,共同探讨社会组织如何做好新时期的扶贫工作。

扶贫之路不乏社会组织身影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长王名介绍说,在中国扶贫工作的进程中,不乏社会组织的身影,他们很早就投入减贫领域,而且诞生了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和公信力的项目,如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北京地球村等开展的“爱心包裹”“希望工程”“母亲水窖”“乐和家园”等项目。同时,出现了一批扎根基层多年,积极探索扶贫开发模式的社会组织,如海惠小母牛、爱德基金会等。这些社会组织在消除贫困的努力中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到边缘落后地区的扶贫工作之中,为减贫目标的实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郭长江告诉记者:“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2016年‘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时有一句话‘支持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我建议,加上‘动员’‘鼓励’四个字,改为‘动员、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理由是:一、脱贫攻坚是全社会的责任,仅靠政府是不够的;二、政府有动员社会力量的责任义务;三、群众团体和社会组织有这样的责任和积极性;四、群众团体和很多社会组织的多年实践证明有能力参与脱贫攻坚工程;五、贫困群众有需求;六、有没有‘动员’二字,政府的姿态不一样,社会力量的感觉不一样,最终的效果不一样。”

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副局长廖鸿在今年的“情暖高原、大爱西藏——全国性社会组织援助西藏年活动”动员会上表示,社会组织要围绕扶贫济困、民生改善主线,发挥优势,援助内容上可以丰富多采,形式上不拘一格,搞好供需项目对接,拿出真金白银,不搞形式主义,不搞花架子,实实在在做点事。

据记者了解,全国性社会组织在过去的五年时间里,为西藏的扶贫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中华慈善总会在西藏地区捐赠约3500万元,救治先心病1000余例,修建100个爱心净水站。神华公益基金会共捐赠约1.9亿元,援建71个项目,涵盖安居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程、培训考察、医疗救助、文化活动等多个领域。

扬社会组织扶贫之所长

与政府扶贫相比,社会组织参与扶贫有其独特的优势。

在我国扶贫格局中,政府起主导作用,抓大项目,解决共同问题,公益组织则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帮助解决政府在扶贫中顾及不到或者还来不及做的事情,为政府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方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副会长郭文圣告诉记者:“社会组织参与扶贫,特别是行业协会商会,其最大的优势在于企业会员众多,特别是各级商会凝聚了一批热心公益的民营企业,而这些企业普遍实力雄厚,涉及的行业广,社会组织通过广泛动员不同行业的企业参与到扶贫开发工作中,发挥各自的优势,对于不同的贫困地区实施精准扶贫和因地制宜的产业扶贫,将最大程度地发挥扶贫项目效益,加快脱贫致富。”

“要落实中央关于扶贫开发的战略,就要解决好谁来扶、扶持谁、怎么扶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晓林表示,“社会组织要做好扶贫工作,创新是一大关键。与政府部门不同,社会组织在扶贫工作中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在一些政府不能及时开展扶贫工作的领域,公益慈善组织就应该及时出现,主动创新,拾遗补缺,利用多种方式有效配合好政府的扶贫工作。以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为例,我们自己也在逐步搭建互联网公益平台、金融公益平台。这些平台将以产品销售、服务对接、资金扶持等方式,创新扶贫项目,均衡扶贫领域,扩大扶贫范围,提高扶贫质量。”

王名提出,新时代的扶贫工作对传统扶贫的方式提出了新要求。首先要做到项目创新。随着贫困人口的不断减少以及贫困不同阶段的变化,公益组织推动社会扶贫最关键的是要瞄准需求,而瞄准需求最重要的是不断推陈出新,根据不同的需求,在不同阶段推出不同的项目。其次要创新资金使用方式,从筹资发给贫困群众或直接给东西,到给机制、给方法,在贫困地区建立一套帮扶机制,让他们学习谋生致富的手段,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第三是参与方式的创新,社会组织应该发挥好互联网的作用,动员社会公众积极参与。

找准点和根,先扶智和志

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教授接受采访时说:“要通过产业扶贫找到扶贫开发的‘点’和‘根’,鼓励贫困地区根据自身自然条件、要素禀赋、经济水平发展特色农业、资源型工业、民族和边关旅游、劳务经济等,为贫困人口提供更多就业增收机会,让其不仅能‘站起来’而且能‘走得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社会组织进行扶贫活动时应更强调调动贫困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帮助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众自力更生,引导和支持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依靠自己的双手、当地的资源实现就地脱贫。”李晓林说。

郭文圣告诉记者:“扶贫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先扶智和志。智指知识和技术技能的层面,加大劳动力转移农民回归创业,组织各种技能培训。而志,则是加强引导贫困人员思想观念的转变,增强他们自身的信心是核心问题,消除他们长期的依赖感,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

“任何行业任何人都可以做扶贫工作,但带头人很重要,贫困村的大学生‘村官’很重要,他们是希望。”郭文圣说:“‘支持贫困村大学生村官成长工程’是中国扶贫开发协会的一个重要扶贫项目,去年12月18日,协会在佛山市举办了第26期贫困村大学生‘村官’培训班座谈,来自全国18个省的贫困村大学生‘村官’代表们讲经历,求经验,谈打算,讨论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下一步,从今年起的五年时间里,协会将通过再培训5000名在重点贫困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他们将带领贫困村顺利脱贫致富。”
                                 (来源于中国社会报)

 

创新扶贫,社会组织是“生力军”
 
版权所有:2009 珠海市社会组织总会 联系电话(投诉电话):0756-2621588
 粤ICP备12006250号